一位英国优等生的学生时代
|发布于:2005-8-22 14:51:15 点击234次
温州都市报新闻
一位英国优等生的学生时代
一切全由自己做主
今晚他将在本报与家长、学生零距离交流
2005年08月20日
   人物介绍:Thomas Fitzpatrick Wright,英国人,200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,获伦敦大学“优等生”荣誉称号,2002年获得代表伦敦大学学科最高荣誉的“MorleyMedal”奖,英国文学学士。2003年,Tom(Thomas Fitzpatrick Wright的简称)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了美国文明史和语言学的学习,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。今年9月,Tom将结束暑期在温州英之辅语言培训中心的教育工作,回到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美国文学的博士学位。

  应本报《真生活教育周刊》邀请,今晚7时30分到9时,Tom将在本报5楼多功能厅(公园路53号)与温州的学生和家长来一次零距离交流。日前,本周刊记者先行采访了Tom,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学习出色的老外的中小学生活是怎样的。

  记者:你认为,英国和中国的中小学教育最主要的不同是什么?

  Tom:我认为是承受压力的年龄。在我们国家,16岁之前,基本上没学习的压力,学生的兴趣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并获得老师和父母的鼓励。这个时候,老师会教你很多的东西,学习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。这个阶段的考试不是很重要,只是作为学校或家长检验学习的一个参考数据。即使考砸了,也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。

  16岁以后,也就是升入高中一直到大学,学习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来选择。老师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,这个时候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或技巧方面的培养。老师只是给你指明一个学习的方向,学习和研究都得靠自己来完成,你必须给自己加压,因为为自己的将来负责,就必须study hard(努力学习)获得一个好的成绩。

  而在中国,孩子过早地就承受了很多的压力。据我了解,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学这学那,老师也是让学生完成多少作业,考多少分。因为在他们看来,只有这样,今后才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,找到一份好的工作,而孩子的兴趣则有可能被撇在一边。等考上大学,有些孩子就认为完成了任务,再也不努力了。

  所以,如果说我们是在16岁之后study hard,那么你们中国的学生则是在20岁之前study hard。

   编后:都说英美学生的学习很轻松,其实这只是其一。事实上他们也有努力学习的时候,而且是主动的,像英国的大学是严进严出,升学率仅为30%左右。有些中国学生认为考上大学万事大吉不再努力,其实浪费的正是人生最好的研究学习阶段。

  记者:中小学时代,你的暑寒假一般是怎么过的?

  Tom:我的暑假过得很轻松,没有学习的压力。玩游戏、睡懒觉、听音乐,完全听凭自己的兴趣。在16岁之后,则有很多同学和朋友会找份工作,或者去做志愿者,学习一门外语,再或者出国去增加阅历和见识,就像我来到温州这个城市一样,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经历,仅此而已。

  我和我的朋友、同学都没有暑期上培训班的经历。最多就是作为交换生去国外家庭中学习语言。

  编后:我们很多家长暑期会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,但很少想过利用假期增加孩子的社会阅历,听听Tom关于当志愿者的经历,也许会给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一些启发。

  记者:你在选择学习、研究的方向或专业时,父母是否会干涉?

  Tom:从来没有过。一切关于我的事情,包括学习,我父母都让我自己做主。父母会给我很大的空间,可以自由地选择专业。就算他们对我的选择有不同的意见,也只是作为一个建议提出来,给我参考而已,至于我听不听取他们的意见,由我自己决定。

  在我们国家,更多的父母采取的是自由式的教育方式。一般的家庭都会有两三个孩子,父母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,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。这也许就是英国父母跟中国父母的不同吧。

  编后:一切都由自己做主,这一定让当学生的你很羡慕吧?其实自由的背后也意味着你必须更加独立,对自己更加负责。如果你现在连家务事都还要处处依赖父母去做,那独立从何谈起。从Tom的研究学习上可以看出,他一直把文学与历史作为一个方向,他对自己的规划是自由的,同时也是主动的。作为学生的你主动了吗?作为家长的你,给孩子主动的机会了吗?

  有意向参与交流的学生和家长可到市区公园路53号温州报业大楼一楼大厅或下吕浦温迪路北巷11号英之辅语言培训中心领取免费入场券。名额有限,领完为止。何群芳/文